查看原文
其他

那些最想控制孩子的家长,最终会发现对孩子的控制力最弱 | 主编共读05

佛山电视台 佛山电视台 2021-08-30

全文共2490余字,读完约需15分钟



   主 编 摘 选


专制的环境令人生病。

——托马斯·戈登


即使我们‘赢了’,也是输了。

——南希·萨马琳


他们看上去完美无瑕,实则过着“双重生活”。

——艾尔菲·科恩



授 权 连 载



正TEXT文




一个悖论是:那些最想控制孩子的家长,最终会发现其对孩子的控制力最弱。但这还没完,更有意义的一点还在于,这种以强势为基础的养育方法不仅无效,同时还极具破坏性,即使暂时看起来有用。撰写《父母效能训练手册》一书的已故心理学家托马斯·戈登曾指出:“专制的环境令人生病。”


当然,人们生病的方式各有不同。心理学家早就认识到,同一潜在原因会导致各不相同的结果出现。例如,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会导致有些人长期萎靡不振和缺乏安全感,但有些对此怀疑的人则会表现得傲慢自得,他们似乎是在用虚张声势来补偿其较低的自我评价。因此,两种明显对立的人性特征也许本是同根生。


这就是家长坚持绝对控制的结局:有些孩子会变得极度顺从,有些会变得极度反抗。现在就让我们逐一看看这两种不同的反应。



许多家长都梦想拥有一个永远听话的孩子,但正如我在序言中说过的:孩子事事表现顺从并不见得是好事。我们取笑办公室里的“应声虫”,即对老板唯唯诺诺从不提反对意见的员工。那么,是什么让我们认为“应声虫孩子”就是理想的呢?


1948年,美国《儿童发展》杂志首次刊登了一篇相关调查报告,发现经常受到家长控制的学龄前儿童“沉默、乖顺、无抵抗意识”,却不愿与同龄人互动,对事物缺乏好奇心,不具备创新性。研究人员总结道:“专制性管制……获得了孩子的顺从,却以其个性自由的缺失为代价。


四十多年后的1991年,该杂志再次发表一项以4100名青春期少年为研究对象的调查报告,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,再次揭示了孩子的表现与养育模式之间的对比。结果发现,家长专制的孩子通常“在举止上更为顺从,更符合成人对孩子的要求”。但研究人员补充道:“这些少年在自信方面付出了代价——无论是在自立方面,还是对自己社会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评价方面。其整体模式表明这一组年轻人是被压制得服从。”



那么极度服从就是过度管制的后果之一。但同样是逼迫,有些孩子却会走向另一个极端,即反抗任何事、反抗所有事。他们在生活中的意愿、判断和需要全部遭到了压制,那么唯一可以恢复其自主感的方式就是变得极度叛逆。


当我们让孩子感到无能为力,强迫他们服从我们的意志时,往往会激发孩子内心强烈的愤怒,尽管这股怒火无法立即表达,但并非意味它会烟消云散。这些怒气的命运取决于孩子的个性和所处环境,有时他们会与家长爆发更多的战争。就像育儿专家南希·萨马琳所说:“即使我们‘赢了’,也是输了。当我们用武力、威胁或惩罚强迫孩子服从时,同时也令其产生了无助感;他们无法承受这种无助感。因此会再次挑起事端,以证明他们仍拥有些许力量。”那么,他们是从哪里学会如何使用这种力量的呢?——我们。专制的养育模式不仅令他们发疯,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对他人发泄怒气。


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时常需要蔑视当权人士,有时还会将这种敌意带到学校或游乐场。(有研究表明,在过度管制家庭长大的孩子,即使只有3岁,在与同龄人相处时更爱捣乱和好斗,导致在同龄人中极不受欢迎。显然,这种强制孤立无益于孩子的发展。)


有时,不敢在我们面前公然反抗的孩子,会选择在我们背后发泄怨气。专制的家长或许会培养出表面上彬彬有礼、让邻居羡慕的好孩子,但他们往往正是学会了更好地隐匿自己的不良行为,有时这些行为极其卑鄙。他们看上去完美无瑕,实则过着“双重生活”,正如一位心理治疗专家指出的:“由于家长坚持过度管制我们的生活,于是我们就创造一个他们了解的生活,再创造一个他们毫无察觉的秘密生活。”这样的孩子往往存在多种心理问题,害怕那些控制他们的人并与他们永久地隔膜。因此,与有条件的爱一样,尽管过度管制有时会暂时达到目的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必定会无可救药地损害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。


一位母亲在网上论坛里提供了一份发人深省的证词,发帖人曾与丈夫的亲戚一起过圣诞节,这些亲戚的家教甚严,现在又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。整个假期里,这些亲戚讲述了他们小时候的各种恶作剧,“父母一旦转身,他们那些举止得体、规规矩矩、彬彬有礼的孩子就会变成狂躁的恶棍”,她写道,“我做梦也发明不了他们那些搞怪项目。”而她自己的家庭则截然相反,家里人“从来不会制定什么行为图表,没有奖励、没有惩罚、没有行为准则、没有打屁股,也没有‘特权’的剥夺。”但她却发誓:自己从来没有过任何严重的不良行为。


我并不是说叛逆行为值得时刻忧虑,适当程度地说“不”,既十分正常也无比健康,尤其是2~3岁左右儿童,其次是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。我这里描述的是一种夸张的抵触型叛逆,持续时间较长、影响较为深入。这样的孩子活生生地证明,旨在要求孩子顺从的养育模式通常适得其反,还会徒增许多其他问题。



除了极度顺从或极度叛逆之外,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?不同于这两种结果的孩子,看起来又是什么样?面对家长提出的要求——今后是其他人的要求——他们选择接受或拒绝,既不感到被迫顺从,也不感到被迫反抗,他们通常会按照被要求的去做,尤其是当他们确信要求合情合理且对要求者极其重要时。这样孩子的家长尊重他们,合理解释他们的疑问,避免对他们寄予不切实际的愿望,由此建立起一个信任的储藏库。这些家长已经平静接受孩子会用反叛来坚持自己主张的事实,并且事到临头也不会有过激反应。


——节选自《无条件养育》第三章:过度管制(045-048)


- 开奖时间 -


昨天的福利名单揭晓

恭喜网友

时空影象

获得最高点赞

您将获得

西班牙纯美弗拉门戈舞团舞蹈晚会

门票两张!

请留意电视君给您发的消息

按要求领取门票


欢迎大家到留言区发表读后感

主编大大会回复每一条留言

就亲子间遇到的实际问题

与大家互动交流!

除了微信留言

您也可以下载看佛山APP

点击正中的活动专区,参与共读交流哦


历 史 文 章



1、妈妈,无论我成功失败都拥有你的爱吗?丨主编共读01


2、人性贵于世间任何规则丨主编共读02(文末送福利)


3、家庭应是规避交易的港湾丨主编共读03(文末有福利)


4、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,因为他们曾经那么努力把自己变得不是自己(福利加推) | 主编共读04




编辑:罗粤湘

主编:陈卓诗

责编:窦希

爱我请点我在看 👇

    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